永康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勿忘人民纪念穆青同志诞辰100周年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的相关知识 https://disease.39.net/bjzkbdfyy/190630/7259598.html

穆青,曾任新华通讯社社长。在其新闻生涯中,写了多篇在我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。穆青新闻思想博大精深,最核心的一环就是“勿忘人民”,这教育着一代代新华社记者,也为一代代新华人的心和笔传承。今年3月15日是穆青同志诞辰周年纪念日,我们刊发《穆青传》中部分章节,以飨读者。

飞翔

上海分社业务楼二层办公室,穆青与赵棣生的办公桌面对面地摆放着。

此时是年,中央决定撤销大区,华东总分社暨上海分社机构也相应做了调整,撤销华东总分社,穆青被任命为上海分社社长,赵棣生担任副社长,上海分社编委会由穆青、赵棣生、杨瑛、郑伯亚四人组成。

年,穆青在新华社上海分社与副社长赵棣生合影。

说不清从哪一天起,社长办公室开始热闹起来。

记者来来往往,有的是来送稿子的,有的是来谈题目的,还有的是为稿子的某处改动来找社长讨说法的。到了晚上,大家不约而同,不管有家的还是没有成家的,吃罢晚饭都往办公室跑,写稿改稿,或研究报道题目。本来一到傍晚就人走声息的这座业务楼,现在夜夜人头攒动,灯火通明,常常到了夜里十一二点,整个楼还像一座不夜城。即使是寒冬腊月,滴水成冰,没有暖气和火炉的办公室,依然挤满了裹着围巾、穿着大衣工作的人们。

是什么东西让上海分社生出这番景象?

穆青心里最明白。

年,新华社第二次全国社务会议提出:新华社应成为全国消息总汇。穆青意识到这是把记者的眼界带到全国平台的一个重要契机。

他首先在分社采编人员中发起了“关系大排队”的业务活动。

所谓“关系大排队”,就是一项项排出最近党的有关方针政策,排出上海的实际情况,分析记者所采访的各行各业、各项工作之间有什么样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,从中提出近期的报道思想和具体线索、题目。这个“排队”把记者带上一个“瞭望台”,眼界变得开阔了。许多原来只是孤立的、局部的事物,现在看到了它在全局中的地位;许多原来没有看到的事物中的价值,现在显现出来。定期排队,使“穷记者”逐渐变成了“富记者”。

穆青还倡导起不定期的“问题晚会”。

“问题晚会”是记者以非正式的会议形式聚在一起,相互交谈讨论自己分工报道范围内出现的新问题。通过讨论,选择出最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组织报道。这种做法,推动了记者找问题、钻问题,以及独立思考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。

还有一种形式叫“点子会”。

这是运用群体力量帮助记者的有效形式。某个行业报道平平淡淡,某个记者遇到困难,就开个“点子会”,大家出主意,使遇有困难的记者茅塞顿开,大获丰收。

另外则是“十大措施”。

穆青对“十大措施”的解释是“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”。它包括要求记者学习唯物辩证法、中外文学名著、诗词古文;提倡自学英文;鼓励记者学写评论、散文、杂文、小品文、游记、小说,甚至外文稿;并定期派记者赴外地采访开阔眼界。

在分社编委会上,穆青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:上海分社要成为“三出”分社:出报道,出经验,出人才。

至此,分社人心大振。

那个年代,在新华社各分社的领导岗位上,最常见的是三种类型的领导人:一类是首长型的,工作只提总的原则,具体业务不问;一类是编辑型的,有稿签稿,没稿看报;一类是记者型的,和记者滚在一起,抓稿子。

穆青属于第三类。

他所做的一切工作,都是从稿子开始,从题目到采访到写作,环环把关。记者的稿子常常被他逼得一改再改,有的人甚至被逼得哭鼻子。有一位叫周永康的年轻记者,写了一篇关于老工人的稿子,一遍、两遍、三遍……穆青一直给他打回到第六遍。他泄气了,说:“我吃奶的力气都拿出来了,还写不好,报废吧。”

穆青严厉地批评他:“你刚参加工作,找到这样一个好典型,为什么不下决心把它写好?碰到这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,以后怎么挑重担?不行!还得写!还得改!”

结果这篇稿子一直改到第七遍。总社播发后,被《解放日报》全文刊登。

一个人为人做事的方式,常常取决于他的性格。穆青的领导特色正是他的性格使然,也是他纯粹、直接而务实的思维方式的结果。在他看来,做农民就要种出庄稼,做工人就要生产出产品,做一个记者就要写出稿子,而作为一个记者的“头儿”,不抓稿子抓什么呢?他说:“当一个社长,一天也不能离开记者,一天也不能脱离业务,否则就没有办法进行业务领导工作。”

业务是穆青全部的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